新闻中心

智慧档案管理与大数据解决方案的领航者,让信息价值超越期待

数字化档案保存格式

时间:2025-04-24 作者:中博奥 来源:中博奥 点击量:

  数字化档案,指的是通过各种新兴技术手段对传统的实体档案原件进行加工处理,改变其存在形态、存储方式和管理利用方式,使其转换为以数字化形式存储在计算机内的过程。随着形态的改变,数字化档案的存储方式和保存格式也有很大变化,为了便于管理和利用,各个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相关部门对于数字化档案保存格式通常有着较为完善的规定。

数字化档案保存格式

  数字化档案保存格式主要有四层含义:

  第一,档案数字化成果坚持“存用分离”的原则,即数字化成果的数据格式实行存储格式与利用格式相分离的方式。

  第二,长期保存的数据格式为 TIFF、JPEG 或 JPEG2000 等通用格式,图像压缩率的选择可根据实际应用的需求而定。

  第三,利用的数据格式,可从网络浏览速度、易操作性、存储空间占用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将图像转换为 OFD、PDF 等其他格式。

  第四,同一批档案应采用相同的存储格式。

  纸质档案数字化过程中选择相应的图像存储格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一过程不仅关乎档案信息的准确转换与保存,还直接影响到后续的信息管理、检索、共享及长期保存等多个方面。那么,应该如何选择数字化档案保存格式呢?

  首先,合适的图像存储格式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纸质档案的原貌与细节,确保数字化后的图像质量接近或等同于原件,这对于档案的历史价值与法律效力至关重要。

  其次,不同的图像格式在文件大小、压缩效率、兼容性以及安全性等方面存在差异。选择合适的格式可以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有效控制文件体积,提高存储效率,降低存储成本。同时,良好的兼容性确保数字化档案能够在不同的操作系统、软件平台间无缝流转,便于信息的共享与交流。

  再者,考虑到档案信息的长期保存需求,选择具有稳定性和可靠性的图像格式也至关重要。一些格式可能因技术更新而逐渐淘汰,导致文件无法打开或信息丢失。而经过时间考验、广泛认可的格式则能更好地保障档案信息的长期可访问性和安全性。

  因此,纸质档案数字化过程中,根据档案的特点、用途及长期保存需求,选用恰当的图像存储格式,对于优化档案数字化成果的管理至关重要,同时也为档案信息化战略的长期部署提供了有力支撑。无论是纸质档案向数字形态的转化,还是电子档案的接纳与整合,均紧密依赖于标准化的文件格式,确立并遵循统一的文件格式规范,构成了推动信息化工作稳步前行的基石。

  1.以文本、位图文件形成的文书、科技、专业类电子文件:

  (1)电子公文正本、定稿、公文处理单应以版式文件格式,其他电子文件、电子文件组件可以版式文件、RTF、WPS、DOCX、JPG、TIF、PNG等通用格式归档;

  (2)电子文件及其组件按顺序合并转换为一个版式文件。

  2.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过程中形成的科技类电子文件:

  (1)二维矢量文件以SVG、SWF、WMF、EMF、EPS、DXF等格式归档;

  (2)三维矢量文件,需永久保存的应转换为STEP格式归档,其他可根据需要按a)给出的要求转为二维矢量文件归档。

  3.以数握库文件形成的科技、专业类电子文件,应根据数据库表结构及电子档案管理要求转换为以下格式归档:

  (1)以ET、XLS、DBF、XML等任一格式归档

  (2)参照纸质表单或电子表单版面格式,将应归档数据库数据转换为版式文件归档。

  4.照片类电子文件以JPG、TIF等格式归档;

  5.录音类电子文件以WAV、MP3等格式归档;

  6.录像类电子文件以MPG、MP4、FLV、AVI等格式归档,珍贵且需永久保存的可收集、归档一套MXF格式文件。

  7.公务电子邮件以EML格式。

  8.网页、社交媒体类电子文件以HTML等格式归档。

  综上所述,数字化档案保存格式的选择对于确保档案的长期可用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通过采用标准化、通用化的文件格式,如PDF/A、TIFF、JPEG 2000等,可以有效保障数字化档案在不同设备和系统中的兼容性和稳定性。同时,结合加密、备份和元数据管理等技术手段,能够进一步提升档案数据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

标签

档案整理档案数字化

档案扫描档案管理软件系统

TEL:18937133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