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博奥技术有限公司官网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整理规范)

时间:2022-11-19 作者:中博奥 来源:网络 点击量: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整理


  开展普查,收集整理资料,建立完整的资料数据库。普查工作是抢救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首要任务。普查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是采集作品和记述民俗。全面而科学地采集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忠实地记录下各种民俗文化,才能保存下流传至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面貌,从而为我们从民间文化角度研究民众的思想和世界观提供了可能,为党和政府制定、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乃至文化发展国策,提供可靠而科学的依据~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整理规范)

  法律分析: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主管部门应当全面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情况,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及相关数据库。除依法应当保密的外,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及相关数据信息应当公开,便于公众查阅。


  法律依据:《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十三条文化主管部门应当全面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情况,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及相关数据库。除依法应当保密的外,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及相关数据信息应当公开,便于公众查阅。


  关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料


  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


  国发〔2006〕1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518项),现予公布。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历史的见证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发〔2005〕42号)的精神和有关要求,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


  国务院


  二○○六年五月二十日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共计518项)


  一、民间文学(共计31项)


  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1Ⅰ—1苗族古歌贵州省台江县、黄平县


  2Ⅰ—2布洛陀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


  3Ⅰ—3遮帕麻和遮咪麻云南省梁河县


  4Ⅰ—4牡帕密帕云南省思茅市


  5Ⅰ—5刻道贵州省施秉县


  6Ⅰ—6白蛇传传说江苏省镇江市


  浙江省杭州市


  7Ⅰ—7梁祝传说浙江省宁波市、杭州市、上虞市


  江苏省宜兴市


  山东省济宁市


  河南省汝南县


  8Ⅰ—8孟姜女传说山东省淄博市


  9Ⅰ—9董永传说山西省万荣县


  江苏省东台市


  河南省武陟县


  湖北省孝感市


  10Ⅰ—10西施传说浙江省诸暨市


  11Ⅰ—11济公传说浙江省天台县


  12Ⅰ—12满族说部吉林省


  13Ⅰ—13河西宝卷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酒泉市肃州区


  14Ⅰ—14耿村民间故事河北省藁城市


  15Ⅰ—15伍家沟民间故事湖北省丹江口市


  16Ⅰ—16下堡坪民间故事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


  17Ⅰ—17走马镇民间故事重庆市九龙坡区


  18Ⅰ—18古渔雁民间故事辽宁省大洼县


  19Ⅰ—19喀左东蒙民间故事辽宁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


  20Ⅰ—20谭振山民间故事辽宁省新民市


  21Ⅰ—21河间歌诗河北省河间市


  22Ⅰ—22吴歌江苏省苏州市


  23Ⅰ—23刘三姐歌谣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


  24Ⅰ—24四季生产调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25Ⅰ—25玛纳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


  26Ⅰ—26江格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


  27Ⅰ—27格萨(斯)尔西藏自治区


  青海省


  甘肃省


  四川省


  云南省


  内蒙古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中国社会科学院《格萨(斯)尔》办公室


  28Ⅰ—28阿诗玛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


  29Ⅰ—29拉仁布与吉门索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


  30Ⅰ—30畲族小说歌福建省霞浦县


  31Ⅰ—31青林寺谜语湖北省宜都市


  二、民间音乐(共计72项)


  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32Ⅱ—1左权开花调山西省左权县


  33Ⅱ—2河曲民歌山西省河曲县


  34Ⅱ—3蒙古族长调民歌内蒙古自治区


  35Ⅱ—4蒙古族呼麦内蒙古自治区


  36Ⅱ—5当涂民歌安徽省马鞍山市


  37Ⅱ—6巢湖民歌安徽省巢湖市


  38Ⅱ—7畲族民歌福建省宁德市


  39Ⅱ—8兴国山歌江西省兴国县


  40Ⅱ—9兴山民歌湖北省兴山县


  41Ⅱ—10桑植民歌湖南省桑植县


  42Ⅱ—11梅州客家山歌广东省梅州市


  43Ⅱ—12中山咸水歌广东省中山市


  44Ⅱ—13崖州民歌海南省三亚市


  45Ⅱ—14儋州调声海南省儋州市


  46Ⅱ—15石柱土家啰儿调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


  47Ⅱ—16巴山背二歌四川省巴中市


  48Ⅱ—17僳僳族民歌云南省怒江僳僳族自治州、泸水县


  49Ⅱ—18紫阳民歌陕西省紫阳县


  50Ⅱ—19裕固族民歌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51Ⅱ—20花儿(莲花山花儿会、松鸣岩花儿会、二郎山花儿会、老爷山花儿会、丹麻土族花儿会、七里寺花儿会、瞿昙寺花儿会、宁夏回族山花儿)甘肃省康乐县、和政县、岷县


  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互助土族自治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乐都县


  宁夏回族自治区


  52Ⅱ—21藏族拉伊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


  53Ⅱ—22聊斋俚曲山东省淄博市


  54Ⅱ—23靖州苗族歌鼟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


  55Ⅱ—24川江号子重庆市


  四川省


  56Ⅱ—25南溪号子重庆市黔江区


  57Ⅱ—26木洞山歌重庆市巴南区


  58Ⅱ—27川北薅草锣鼓四川省青川县


  59Ⅱ—28侗族大歌贵州省黎平县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


  60Ⅱ—29侗族琵琶歌贵州省榕江县、黎平县


  61Ⅱ—30哈尼族多声部民歌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62Ⅱ—31彝族海菜腔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63Ⅱ—32那坡壮族民歌广西壮族自治区那坡县


  64Ⅱ—33澧水船工号子湖南省澧县


  65Ⅱ—34古琴艺术中国艺术研究院


  66Ⅱ—35蒙古族马头琴音乐内蒙古自治区


  67Ⅱ—36蒙古族四胡音乐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


  68Ⅱ—37唢呐艺术河南省沁阳市


  甘肃省庆阳市


  69Ⅱ—38羌笛演奏及制作技艺四川省茂县


  70Ⅱ—39辽宁鼓乐辽宁省、辽阳市


  71Ⅱ—40江南丝竹江苏省太仓市


  上海市


  72Ⅱ—41海州五大宫调江苏省连云港市


  73Ⅱ—42嵊州吹打浙江省嵊州市


  74Ⅱ—43舟山锣鼓浙江省舟山市


  75Ⅱ—44十番音乐福建省龙岩市、福州市(闽西客家十番音乐、茶亭十番音乐)


  76Ⅱ—45鲁西南鼓吹乐山东省嘉祥县


  77Ⅱ—46板头曲河南省南阳市


  78Ⅱ—47宜昌丝竹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


  79Ⅱ—48枝江民间吹打乐湖北省枝江市


  80Ⅱ—49广东音乐广东省广州市、台山市


  81Ⅱ—50潮州音乐广东省潮州市、汕头市


  82Ⅱ—51广东汉乐广东省大埔县


  83Ⅱ—52吹打(接龙吹打、金桥吹打)重庆市巴南区、万盛区


  84Ⅱ—53梁平癞子锣鼓重庆市梁平县


  85Ⅱ—54土家族打溜子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86Ⅱ—55河北鼓吹乐河北省永年县、抚宁县


  87Ⅱ—56晋南威风锣鼓山西省临汾市


  88Ⅱ—57绛州鼓乐山西省新绛县


  89Ⅱ—58上党八音会山西省晋城市


  90Ⅱ—59冀中笙管乐河北省固安县、涞水县、霸州市(屈家营音乐会、高洛音乐会、高桥音乐会、胜芳音乐会)


  91Ⅱ—60铜鼓十二调贵州省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贞丰县


  92Ⅱ—61西安鼓乐陕西省


  93Ⅱ—62蓝田普化水会音乐陕西省蓝田县


  94Ⅱ—63回族民间器乐宁夏回族自治区


  95Ⅱ—64文水鈲子山西省文水县


  96Ⅱ—65智化寺京音乐北京市


  97Ⅱ—66五台山佛乐山西省五台县


  98Ⅱ—67千山寺庙音乐辽宁省鞍山市


  99Ⅱ—68苏州玄妙观道教音乐江苏省苏州市


  100Ⅱ—69武当山宫观道乐湖北省十堰市


  101Ⅱ—70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十二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哈密木卡姆、刀郎木卡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哈密地区、麦盖提县


  102Ⅱ—71南音福建省泉州市、厦门市


  103Ⅱ—72泉州北管福建省泉州市


  三、民间舞蹈(共计41项)


  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104Ⅲ—1京西太平鼓北京市门头沟区


  105Ⅲ—2秧歌(昌黎地秧歌、鼓子秧歌、胶州秧歌、海阳大秧歌、陕北秧歌、抚顺地秧歌)河北省昌黎县


  山东省商河县、胶州市、海阳市


  陕西省绥德县


  辽宁省抚顺市


  106Ⅲ—3井陉拉花河北省井陉县


  107Ⅲ—4龙舞(铜梁龙舞、湛江人龙舞、汕尾滚地金龙、浦江板凳龙、长兴百叶龙、奉化布龙、泸州雨坛彩龙)重庆市


  广东省湛江市、汕尾市


  浙江省浦江县、长兴县、奉化市


  四川省泸县


  108Ⅲ—5狮舞(徐水舞狮、天塔狮舞、黄沙狮子、广东醒狮)河北省徐水县


  山西省襄汾县


  浙江省临海市


  广东省佛山市、遂溪县、广州市


  109Ⅲ—6花鼓灯(蚌埠花鼓灯、凤台花鼓灯、颍上花鼓灯)安徽省蚌埠市、凤台县、颍上县


  110Ⅲ—7傩舞(南丰跳傩、婺源傩舞、乐安傩舞)江西省南丰县、婺源县、乐安县


  111Ⅲ—8英歌(普宁英歌、潮阳英歌)广东省揭阳市、汕头市


  112Ⅲ—9高跷(高跷走兽、海城高跷、辽西高跷、苦水高高跷)山西省稷山县


  辽宁省海城市、锦州市


  甘肃省永登县


  113Ⅲ—10永新盾牌舞江西省永新县


  114Ⅲ—11翼城花鼓山西省翼城县


  115Ⅲ—12泉州拍胸舞福建省泉州市


  116Ⅲ—13安塞腰鼓陕西省安塞县


  117Ⅲ—14洛川蹩鼓陕西省洛川县


  118Ⅲ—15兰州太平鼓甘肃省兰州市


  119Ⅲ—16余杭滚灯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


  120Ⅲ—17土家族摆手舞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121Ⅲ—18土家族撒叶儿嗬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


  122Ⅲ—19弦子舞(芒康弦子舞、巴塘弦子舞)西藏自治区


  四川省巴塘县


  123Ⅲ—20锅庄舞(迪庆锅庄舞、昌都锅庄舞、玉树卓舞)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


  西藏自治区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


  124Ⅲ—21热巴舞(丁青热巴、那曲比如丁嘎热巴)西藏自治区


  125Ⅲ—22日喀则扎什伦布寺羌姆西藏自治区


  126Ⅲ—23苗族芦笙舞(锦鸡舞、鼓龙鼓虎——长衫龙、滚山珠)贵州省丹寨县、贵定县、纳雍县


  127Ⅲ—24朝鲜族农乐舞(象帽舞、乞粒舞)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辽宁省本溪市


  128Ⅲ—25木鼓舞(反排苗族木鼓舞、沧源佤族木鼓舞)贵州省台江县


  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


  129Ⅲ—26铜鼓舞(文山壮族、彝族铜鼓舞)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130Ⅲ—27傣族孔雀舞云南省瑞丽市


  131Ⅲ—28达斡尔族鲁日格勒舞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32Ⅲ—29蒙古族安代舞内蒙古自治区库伦旗


  133Ⅲ—30湘西苗族鼓舞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134Ⅲ—31湘西土家族毛古斯舞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135Ⅲ—32黎族打柴舞海南省三亚市


  136Ⅲ—33卡斯达温舞四川省黑水县


  137Ⅲ—34舞四川省九寨沟县


  138Ⅲ—35僳僳族阿尺木刮云南省维西僳僳族自治县


  139Ⅲ—36彝族葫芦笙舞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140Ⅲ—37彝族烟盒舞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141Ⅲ—38基诺大鼓舞云南省景洪市


  142Ⅲ—39山南昌果卓舞西藏自治区


  143Ⅲ—40土族於菟青海省同仁县


  144Ⅲ—41塔吉克族鹰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


  四、传统戏剧(共计92项)


  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145Ⅳ—1昆曲中国艺术研究院


  江苏省


  浙江省


  上海市


  北京市


  湖南省


  146Ⅳ—2梨园戏福建省泉州市


  147Ⅳ—3莆仙戏福建省莆田市


  148Ⅳ—4潮剧广东省汕头市、潮州市


  149Ⅳ—5弋阳腔江西省弋阳县


  150Ⅳ—6青阳腔安徽省青阳县


  江西省湖口县


  151Ⅳ—7高腔(西安高腔、松阳高腔、岳西高腔、辰河高腔、常德高腔)浙江省衢州市、松阳县


  安徽省岳西县


  湖南省辰溪县、泸溪县、常德市


  152Ⅳ—8新昌调腔浙江省新昌县


  153Ⅳ—9宁海平调浙江省宁海县


  154Ⅳ—10永安大腔戏福建省永安市


  155Ⅳ—11四平戏福建省屏南县、政和县


  156Ⅳ—12川剧四川省


  重庆市


  157Ⅳ—13湘剧湖南省衡阳市


  158Ⅳ—14广昌孟戏江西省广昌县


  159Ⅳ—15正字戏广东省陆丰市


  160Ⅳ—16秦腔陕西省


  161Ⅳ—17汉调桄桄陕西省汉中市


  162Ⅳ—18晋剧山西省


  163Ⅳ—19蒲州梆子山西省临汾市、运城市


  164Ⅳ—20北路梆子山西省忻州市


  165Ⅳ—21上党梆子山西省晋城市


  166Ⅳ—22河北梆子河北省


  167Ⅳ—23豫剧河南省


  168Ⅳ—24宛梆河南省内乡县


  169Ⅳ—25怀梆河南省沁阳市


  170Ⅳ—26大平调河南省濮阳县、滑县、延津县


  171Ⅳ—27越调河南省周口市


  172Ⅳ—28京剧中国京剧院


  北京市


  天津市


  辽宁省


  山东省


  上海市


  173Ⅳ—29徽剧安徽省、黄山市


  江西省婺源县


  174Ⅳ—30汉剧湖北省武汉市


  175Ⅳ—31汉调二簧陕西省安康市


  176Ⅳ—32泰宁梅林戏福建省泰宁县


  177Ⅳ—33闽西汉剧福建省龙岩市


  178Ⅳ—34巴陵戏湖南省岳阳市


  179Ⅳ—35荆河戏湖南省澧县


  180Ⅳ—36粤剧广东省文化厅


  香港特别行政区民政事务局


  澳门特别行政区文化局


  广东省广州市、佛山市


  181Ⅳ—37桂剧广西壮族自治区


  182Ⅳ—38宜黄戏江西省宜黄县


  183Ⅳ—39乱弹浙江省台州市、浦江县


  184Ⅳ—40石家庄丝弦河北省石家庄市


  185Ⅳ—41雁北耍孩儿山西省大同市


  186Ⅳ—42灵丘罗罗腔山西省灵丘县


  187Ⅳ—43柳子戏山东省


  188Ⅳ—44大弦戏河南省滑县、濮阳县


  189Ⅳ—45闽剧福建省福州市


  190Ⅳ—46寿宁北路戏福建省寿宁县


  191Ⅳ—47西秦戏广东省海丰县


  192Ⅳ—48高甲戏福建省泉州市、厦门市


  193Ⅳ—49碗碗腔(孝义碗碗腔)山西省孝义市


  194Ⅳ—50四平调河南省商丘市、濮阳市


  195Ⅳ—51评剧天津市宝坻区


  河北省滦南县


  辽宁省沈阳市


  196Ⅳ—52武安平调落子河北省武安市


  197Ⅳ—53越剧浙江省


  上海市


  198Ⅳ—54沪剧上海市


  199Ⅳ—55苏剧江苏省苏州市


  200Ⅳ—56扬剧江苏省扬州市


  201Ⅳ—57庐剧安徽省合肥市、六安市


  202Ⅳ—58楚剧湖北省


  203Ⅳ—59荆州花鼓戏湖北省潜江市


  204Ⅳ—60黄梅戏安徽省安庆市


  湖北省黄梅县


  205Ⅳ—61商洛花鼓陕西省商洛市


  206Ⅳ—62泗州戏安徽省宿州市、蚌埠市


  207Ⅳ—63柳琴戏山东省枣庄市


  208Ⅳ—64歌仔戏福建省漳州市、厦门市


  209Ⅳ—65采茶戏(赣南采茶戏、桂南采茶戏)江西省赣州市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


  210Ⅳ—66五音戏山东省淄博市


  211Ⅳ—67茂腔山东省高密市、胶州市


  212Ⅳ—68曲剧河南省


  213Ⅳ—69曲子戏(敦煌曲子戏、华亭曲子戏)甘肃省敦煌市、华亭县


  214Ⅳ—70秧歌戏(隆尧秧歌戏、定州秧歌戏、朔州秧歌戏、繁峙秧歌戏)河北省隆尧县、定州市


  山西省朔州市、繁峙县


  215Ⅳ—71道情戏(晋北道情戏、临县道情戏、太康道情戏、蓝关戏、陇剧)山西省右玉县、临县


  河南省太康县


  山东省莱州市


  甘肃省


  216Ⅳ—72哈哈腔河北省清苑县、青县


  217Ⅳ—73二人台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


  山西省河曲县


  河北省康保县


  218Ⅳ—74白字戏广东省海丰县


  219Ⅳ—75花朝戏广东省紫金县


  220Ⅳ—76彩调广西壮族自治区


  221Ⅳ—77灯戏(梁山灯戏、川北灯戏)重庆市梁平县


  四川省南充市


  222Ⅳ—78花灯戏(思南花灯戏、玉溪花灯戏)贵州省思南县


  云南省玉溪市


  223Ⅳ—79一勾勾山东省临邑县


  224Ⅳ—80藏戏(拉萨觉木隆、日喀则迥巴、日喀则南木林湘巴、日喀则仁布江嘎尔、山南雅隆扎西雪巴、山南琼结卡卓扎西宾顿、黄南藏戏)西藏自治区


  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


  225Ⅳ—81山南门巴戏西藏自治区


  226Ⅳ—82壮剧广西壮族自治区


  227Ⅳ—83侗戏贵州省黎平县


  228Ⅳ—84布依戏贵州省册亨县


  229Ⅳ—85彝族撮泰吉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


  230Ⅳ—86傣剧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231Ⅳ—87目连戏(徽州目连戏、辰河目连戏、南乐目连戏)安徽省祁门县


  湖南省溆浦县


  河南省南乐县


  232Ⅳ—88锣鼓杂戏山西省临猗县


  233Ⅳ—89傩戏(武安傩戏、池州傩戏、侗族傩戏、沅陵辰州傩戏、德江傩堂戏)河北省武安市


  安徽省池州市


  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县、沅陵县


  贵州省德江县


  234Ⅳ—90安顺地戏贵州省安顺市


  235Ⅳ—91皮影戏(唐山皮影戏、冀南皮影戏、孝义皮影戏、复州皮影戏、海宁皮影戏、江汉平原皮影戏、陆丰皮影戏、华县皮影戏、华阴老腔、阿宫腔、弦板腔、环县道情皮影戏、凌源皮影戏)河北省唐山市、邯郸市


  山西省孝义市


  辽宁省瓦房店市


  浙江省海宁市


  湖北省潜江市


  广东省汕尾市


  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富平县、乾县


  甘肃省环县


  辽宁省凌源市


  236Ⅳ—92木偶戏(泉州提线木偶戏、晋江布袋木偶戏、漳州布袋木偶戏、辽西木偶戏、邵阳布袋戏、高州木偶戏、潮州铁枝木偶戏、临高人偶戏、川北大木偶戏、石阡木偶戏、郃阳提线木偶戏、泰顺药发木偶戏)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漳州市


  辽宁省锦州市


  湖南省邵阳县


  广东省高州市、潮州市


  海南省临高县


  四川省


  贵州省石阡县


  陕西省


  浙江省泰顺县


  五、曲艺(共计46项)


  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237Ⅴ—1苏州评弹(苏州评话、苏州弹词)江苏省苏州市


  238Ⅴ—2扬州评话江苏省扬州市


  239Ⅴ—3福州评话福建省福州市


  240Ⅴ—4山东大鼓山东省


  241Ⅴ—5西河大鼓河北省河间市


  242Ⅴ—6东北大鼓辽宁省沈阳市


  黑龙江省


  243Ⅴ—7木板大鼓河北省沧县


  244Ⅴ—8乐亭大鼓河北省乐亭县


  245Ⅴ—9潞安大鼓山西省长治市


  246Ⅴ—10京东大鼓天津市宝坻区


  247Ⅴ—11胶东大鼓山东省烟台市


  248Ⅴ—12河洛大鼓河南省洛阳市


  249Ⅴ—13温州鼓词浙江省瑞安市


  250Ⅴ—14陕北说书陕西省延安市


  251Ⅴ—15福州伬艺福建省福州市


  252Ⅴ—16南平南词福建省南平市


  253Ⅴ—17绍兴平湖调浙江省绍兴市


  254Ⅴ—18兰溪摊簧浙江省兰溪市


  255Ⅴ—19贤孝(凉州贤孝、河州贤孝)甘肃省武威市、临夏市


  256Ⅴ—20河南坠子河南省


  257Ⅴ—21山东琴书山东省


  258Ⅴ—22锣鼓书上海市南汇区


  259Ⅴ—23绍兴莲花落浙江省绍兴县


  260Ⅴ—24兰州鼓子甘肃省兰州市


  261Ⅴ—25扬州清曲江苏省扬州市


  262Ⅴ—26锦歌福建省漳州市


  263Ⅴ—27常德丝弦湖南省常德市


  264Ⅴ—28榆林小曲陕西省榆林市


  265Ⅴ—29天津时调天津市


  266Ⅴ—30新疆曲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


  267Ⅴ—31龙舟说唱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


  268Ⅴ—32鼓盆歌湖北省荆州市


  269Ⅴ—33汉川善书湖北省汉川市


  270Ⅴ—34歌册(东山歌册)福建省东山县


  271Ⅴ—35东北二人转辽宁省黑山县、铁岭市


  吉林省


  黑龙江省海伦市


  272Ⅴ—36凤阳花鼓安徽省凤阳县


  273Ⅴ—37答嘴鼓福建省厦门市


  274Ⅴ—38小热昏浙江省杭州市


  275Ⅴ—39山东快书山东省


  276Ⅴ—40乌力格尔内蒙古自治区扎鲁特旗、科尔沁右翼中旗


  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


  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


  277Ⅴ—41达斡尔族乌钦黑龙江省


  278Ⅴ—42赫哲族伊玛堪黑龙江省


  279Ⅴ—43鄂伦春族摩苏昆黑龙江省


  280Ⅴ—44傣族章哈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281Ⅴ—45哈萨克族阿依特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282Ⅴ—46布依族八音坐唱贵州省兴义市


  六、杂技与竞技(共计17项)


  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283Ⅵ—1吴桥杂技河北省吴桥县


  284Ⅵ—2聊城杂技山东省聊城市


  285Ⅵ—3天桥中幡北京市


  286Ⅵ—4抖空竹北京市宣武区


  287Ⅵ—5维吾尔族达瓦孜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88Ⅵ—6宁德霍童线狮福建省宁德市


  289Ⅵ—7少林功夫河南省登封市


  290Ⅵ—8武当武术湖北省十堰市


  291Ⅵ—9回族重刀武术天津市


  292Ⅵ—10沧州武术河北省沧州市


  293Ⅵ—11太极拳(杨氏太极拳、陈氏太极拳)河北省永年县


  河南省焦作市


  294Ⅵ—12邢台梅花拳河北省邢台市


  295Ⅵ—13沙河藤牌阵河北省沙河市


  296Ⅵ—14朝鲜族跳板、秋千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297Ⅵ—15达斡尔族传统曲棍球竞技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


  298Ⅵ—16蒙古族搏克内蒙古自治区


  299Ⅵ—17蹴鞠山东省淄博市


  七、民间美术(共计51项)


  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300Ⅶ—1杨柳青木版年画天津市


  301Ⅶ—2武强木版年画河北省武强县


  302Ⅶ—3桃花坞木版年画江苏省苏州市


  303Ⅶ—4漳州木版年画福建省漳州市


  304Ⅶ—5杨家埠木版年画山东省潍坊市


  305Ⅶ—6高密扑灰年画山东省高密市


  306Ⅶ—7朱仙镇木版年画河南省开封市


  307


  Ⅶ—8滩头木版年画湖南省隆回县


  308Ⅶ—9佛山木版年画广东省佛山市


  309Ⅶ—10梁平木版年画重庆市梁平县


  310Ⅶ—11绵竹木版年画四川省德阳市


  311Ⅶ—12凤翔木版年画陕西省凤翔县


  312Ⅶ—13纳西族东巴画云南省丽江市


  313Ⅶ—14藏族唐卡(勉唐画派、钦泽画派、噶玛嘎孜画派)西藏自治区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


  314Ⅶ—15衡水内画河北省衡水市


  315Ⅶ—16剪纸(蔚县剪纸、丰宁满族剪纸、中阳剪纸、医巫闾山满族剪纸、扬州剪纸、乐清细纹刻纸、广东剪纸、傣族剪纸、安塞剪纸)河北省蔚县、丰宁满族自治县


  山西省中阳县


  辽宁省锦州市


  江苏省扬州市


  浙江省乐清市


  广东省佛山市、汕头市、潮州市


  云南省潞西市


  陕西省安塞县


  316Ⅶ—17顾绣上海市松江区


  317Ⅶ—18苏绣江苏省苏州市


  318Ⅶ—19湘绣湖南省长沙市


  319Ⅶ—20粤绣(广绣、潮绣)广东省广州市、潮州市


  320Ⅶ—21蜀绣四川省成都市


  321Ⅶ—22苗绣(雷山苗绣、花溪苗绣、剑河苗绣)贵州省雷山县、贵阳市、剑河县


  322Ⅶ—23水族马尾绣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


  323Ⅶ—24土族盘绣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


  324Ⅶ—25挑花(黄梅挑花、花瑶挑花)湖北省黄梅县


  湖南省隆回县


  325Ⅶ—26庆阳香包绣制甘肃省庆阳市


  326Ⅶ—27象牙雕刻北京市崇文区


  广东省广州市


  327Ⅶ—28扬州玉雕江苏省扬州市


  328Ⅶ—29岫岩玉雕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


  329Ⅶ—30阜新玛瑙雕辽宁省阜新市


  330Ⅶ—31夜光杯雕甘肃省酒泉市


  331Ⅶ—32金石篆刻(西泠印社)浙江省杭州市西泠印社


  332Ⅶ—33青田石雕浙江省青田县


  333Ⅶ—34曲阳石雕河北省曲阳县


  334Ⅶ—35寿山石雕福建省福州市


  335Ⅶ—36惠安石雕福建省惠安县


  336Ⅶ—37徽州三雕(婺源三雕)安徽省黄山市


  江西省婺源县


  337Ⅶ—38临夏砖雕甘肃省临夏县


  338Ⅶ—39藏族格萨尔彩绘石刻四川省色达县


  339Ⅶ—40潮州木雕广东省潮州市


  340Ⅶ—41宁波朱金漆木雕浙江省宁波市


  341Ⅶ—42乐清黄杨木雕浙江省乐清市


  342Ⅶ—43东阳木雕浙江省东阳市


  343Ⅶ—44漳州木偶头雕刻福建省漳州市


  344Ⅶ—45萍乡湘东傩面具江西省萍乡市


  345Ⅶ—46竹刻(嘉定竹刻、宝庆竹刻)上海市嘉定区


  湖南省邵阳市


  346Ⅶ—47泥塑(天津泥人张、惠山泥人、凤翔泥塑、浚县泥咕咕)天津市


  江苏省无锡市


  陕西省凤翔县


  河南省浚县


  347Ⅶ—48塔尔寺酥油花青海省湟中县


  348Ⅶ—49热贡艺术青海省同仁县


  349Ⅶ—50灯彩(仙居花灯、硖石灯彩、泉州花灯、东莞千角灯、湟源排灯)浙江省仙居县、海宁市


  福建省泉州市


  广东省东莞市


  青海省湟源县


  350Ⅶ—51嵊州竹编浙江省嵊州市


  八、传统手工技艺(共计89项)


  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351Ⅷ—1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江苏省宜兴市


  352Ⅷ—2界首彩陶烧制技艺安徽省界首市


  353Ⅷ—3石湾陶塑技艺广东省佛山市


  354Ⅷ—4黎族原始制陶技艺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


  355Ⅷ—5傣族慢轮制陶技艺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356Ⅷ—6维吾尔族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英吉沙县、喀什市、吐鲁番地区


  357Ⅷ—7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江西省景德镇市


  358Ⅷ—8耀州窑陶瓷烧制技艺陕西省铜川市


  359Ⅷ—9龙泉青瓷烧制技艺浙江省龙泉市


  360Ⅷ—10磁州窑烧制技艺河北省峰峰矿区


  361Ⅷ—11德化瓷烧制技艺福建省德化县


  362Ⅷ—12澄城尧头陶瓷烧制技艺陕西省澄城县


  363Ⅷ—13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江苏省南京市


  364Ⅷ—14宋锦织造技艺江苏省苏州市


  365Ⅷ—15苏州缂丝织造技艺江苏省苏州市


  366Ⅷ—16蜀锦织造技艺四川省成都市


  367Ⅷ—17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上海市徐汇区


  368Ⅷ—18土家族织锦技艺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369Ⅷ—19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海南省五指山市、白沙黎族自治县、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乐东黎族自治县、东方市


  370Ⅷ—20壮族织锦技艺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县


  371Ⅷ—21藏族邦典、卡垫织造技艺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日喀则地区


  372Ⅷ—22加牙藏族织毯技艺青海省湟中县


  373Ⅷ—23维吾尔族花毡、印花布织染技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地区


  374Ⅷ—24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江苏省南通市


  375Ⅷ—25苗族蜡染技艺贵州省丹寨县


  376Ⅷ—26白族扎染技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整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缂丝、全聚德、苏绣、吴歌、评弹、中和韶乐、川剧变脸、滩头年画、江永女书、南京云锦、西安古乐、南音、青浦田歌、松江顾绣等。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机构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简称非遗协会,成立于2013年11月6日,其隶属于文化部,是一家以保护和传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己任的社会团体法人机构。


  一、滩头年画


  滩头年画是湖南省宝庆(现在为邵阳市)隆回滩头镇汉族民间工艺品之一。是中国汉族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也是中国农村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滩头年画的种类在最盛期达六十多种。由于历史的原因,现存二十余种。滩头年画多以祝福新年的喜庆丰登,免除灾祸的古老民间习俗为题材,反映人们对生活的美好祝愿和精神寄托。


  二、江永女书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整理


  江永女书是现在世界上唯一存在的性别文字----妇女专用文字,它的发展、传承及其为符号承载的文化信息构成了女书风俗。女书记录的语言是女书流行与众不同的永明土话。


  三、南京云锦


  南京云锦是中国传统的丝制工艺品,有“寸锦寸金”之称,其历史可追溯至417年(东晋义熙十三年)在国都建康(今南京)设立专门管理织锦的官署——锦署,至今已有一千六百年历史。


  如今只有云锦还保持着传统的特色和独特的技艺,一直保留着传统的提花木机织造,这种靠人记忆编织的传统手工织造技艺仍无法用现代机器来替代。


  四、西安古乐


  西安古乐又称西安鼓乐、长安古乐、长安鼓乐等,是我国境内迄今发现并保存最完整的大型民间器乐乐种之一,被誉为“古代的交响乐”、“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它完整地保留了唐宋宫廷音乐的风貌,庄重、肃穆、高雅。乐谱至今依然沿用古老的俗字谱(工尺谱系列)。


  五、南音


  南音也称“弦管”、“泉州南音”,是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古音乐。两汉、晋、唐、两宋等朝代的中原移民把音乐文化带入以泉州为中心的闽南地区,并与当地民间音乐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原古乐遗韵的文化表现形式--南音。


  中国网-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制定本法。第二条本法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


  (一)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


  (二)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


  (三)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


  (四)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


  (五)传统体育和游艺;


  (六)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


  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实物和场所,凡属文物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


  第三条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认定、记录、建档等措施予以保存,对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传承、传播等措施予以保护。


  第四条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注重其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第五条使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尊重其形式和内涵。


  禁止以歪曲、贬损等方式使用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将保护、保存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国家扶持民族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


  第七条国务院文化主管部门负责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保存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保存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保存工作。


  第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宣传,提高全社会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


  第九条国家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第十条对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做出显著贡献的组织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表彰、奖励。


  第二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


  第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需要,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由文化主管部门负责进行。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可以对其工作领域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调查。


  第十二条文化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应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予以认定、记录、建档,建立健全调查信息共享机制。


  文化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应当收集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代表性实物,整理调查工作中取得的资料,并妥善保存,防止损毁、流失。其他有关部门取得的实物图片、资料复制件,应当汇交给同级文化主管部门。


  第十三条文化主管部门应当全面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情况,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及相关数据库。除依法应当保密的外,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及相关数据信息应当公开,便于公众查阅。


  第十四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依法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


  第十五条境外组织或者个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应当报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批准;调查在两个以上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进行的,应当报经国务院文化主管部门批准;调查结束后,应当向批准调查的文化主管部门提交调查报告和调查中取得的实物图片、资料复制件。


  境外组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应当与境内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研究机构合作进行。


  第十六条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应当征得调查对象的同意,尊重其风俗习惯,不得损害其合法权益。


  第十七条对通过调查或者其他途径发现的濒临消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县级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应当立即予以记录并收集有关实物,或者采取其他抢救性保存措施;对需要传承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支持传承。第三章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第十八条国务院建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将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大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名录予以保护。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立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将本行政区域内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名录予以保护。

标签

我是中博奥客服:小奥
中博奥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工信部备案号:豫ICP备11015869号-8 Copyright © 2023-2024

档案整理档案数字化

档案扫描档案管理软件系统

TEL:18937133779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