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 话:18937133779
网 址:https://www.zboao.com
邮 箱:zboao@qq.com
人事档案是有关人员的具体材料,比如个人的档案,有关人事方面的组织机构,人员编制方面的材料。文书档案一般是指办公室保管的文件资料,比如会议记录,发文的原件,批件和存档件。任免干部的单位发文件。还有上级单位的下发文件存档和记录等等。
(1)由于科技档案与科技资料同本单位科技、生产活动的关系不同,区分时,首先要分析是否本单位科技、生产生活的直接形成材料,是否直接反映本单位的科技、生产活动的真实面貌。科技档案材料主要是由本单位自己编制形成的,但与本单位科技、生产活动有直接关系的其它单位提供的、转让的、引进的、移交的科技文件材料,也都应视为科技档案材料,而不是资料。
(2)从科技档案与科技资料的使用价值和作用的不同来分析。科技档案具有工作考查和历史凭证的作用,而科技资料仅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不能起查考和凭证作用。科技档案是原始的第一手材料,损失后无法弥补,而科技资料是复制来的资料,损失后尚可收集复制。
(3)科技档案与科技资料从来源,整理方法到管理办法均有所区别:科技档案主要是本单位按归档制度归档的科技文件材料;科技资料则是从外单位通过交流、复制和购买而得到的。整理时科技档案要求遵循自然形成规律,保持材料之间的有机联系和成套性;科技资料没有这种有机联系。管理时科技档案要比科技资料严密和完善得多。
主要有以下五点区别:
1 、立卷单位不同。文书档案一般是以问题、作者、名称、地区、时间、收发文机关等特征为单位立卷:而干部人事档案则是以全部文件、材料涉及个人这一特征立卷。
2 、整理和管理方法不同。文书档案的整理按年度,组织机构、问题等分类方法分成不同类别,再按问题、时间、名称、作者等特征组成案卷,根据价值划分为永久、长期、短期三种保管期限,在本单位文书档案室进行保管,并定期向上级档案馆移交:而干部人事档案的整理是以个人为主体,各类材料(现规定为10类)组合而成的,并由各级党委组织、干部人事部门所属干部人事档案管理部门长期保管,直到死亡后按规定期限移交各级文书档案馆(室)保管。
3 、真实性含意不同。文书档案的真实性是要真实反映历史全过程,对那些由于人们认识水平的局限和政治斗争等复杂原因而形成不符合客观实际的文件、材料,也要保存下来。如十年浩劫中的诬蔑不实,因为记载了当事人的意图,留下了当事人行为的痕迹,反映了当时历史情况,仍然为真实的历史记录,对清查处理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及与此有牵连的人和事,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具有重要凭证和参考作用,因此要全部保存起来;而干部人事档案真实性,则要求客观地、实事求是地反映干部本来的真实面貌,凡经过组织审查,确属诬蔑不实的材料,必须从干部人事档案中清理出去。
4 、作用和服务方向不同。文书档案是面向社会的,可作为行政工作的凭证,生产建设的依据,科学研究的资料,法律的信证等,便于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所利用,甚至可为社会个人利用,但它不能起到考察干部的作用。中央有关文件明确规定,“文革”期间形成的文书档案凡涉及到个人问题材料,不应作为考察干部的依据。考察干部历史应以干部人事档案中的结论材料为依据。而干部人事档案则主要为党的组织、干部人事部门,为干部人事工作服务,为考察任免干部,选拔优秀人才服务,因此它不能向社会公开。
5 、保管形式不同。文书档案不因人的变动而转递,它永远保存在每个单位的文书档案室;而干部人事档案要随着人员调动或流动、职务的变化而转递。
一、文书与档案的联系:
1、文书与档案是同一事物的不同发展阶段
文书与档案同为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现行文书与档案是一个统一的发展过程,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发屉阶段,它们在来源、形成者、内容、物质表现形态和社会本质等方面都是相同的,都是记录在物质上的具有本源性和原生性的固态信息。因此,它们有时又被泛称为“文字材料”。文书是什么样,档案就是什么样。正像曾三同志所说的,“档案是昨天的文书,文书又大半是明天的档案”。
2、文书与档案在形成和作用上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由于文书与档案属于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发展阶段,所以各个时期文书质量高低又直接决定和影响着后一阶段档案的作用和价值的大小、质量的高低。譬如文书的书写材料、记录方式、处理质量,以及齐全、完整与否等,都直接影响着其转化为档案后的“命运”,可以说,有什么样的文书材料,就有什么样的档案。反过来,后一个阶段的档案又对前一阶段的文书有反作用,它可以通过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与利用等诸环节,发现文书工作阶段的成效与不足,对未来的文书发展相关的各项活动产生影响,使之改进与提高,以便现行作用已经消失但仍有凭证与查考价值的文书材料,得以长久保存于世。
二、文书与档案的差异:
1、 发挥效用的阶段与特点不同
文书是处在最初形成和现行使用阶段,主要是发挥现行效用,属于文书的前期发展阶段,尚处于形成、传递、运转、承办之中;在其完成了传达和记录等现行效用后,就要由文书部门收集归档,暂时保存于档案室,其中一部分移交至档案馆长久保存。而档案却是处于后期发展阶段,也即保存备查阶段,处于这阶段的文书材料相对处于稳定状态,只是在档案整理鉴定时,将已失去继续保存价值的档案文书材料剔出,登记造册销毁。因此,文件是档案的“前身”,档案是文件的“归宿”。
2、 形成和转化的条件不同
文书是人们在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中为了更好地管理国家政务、联系和处理工作、交流思想和情况而逐渐形成的,经历了规范的文书处理程序。但不是每一件文书都可以无条件地转化为档案。有些文书随着现行功能的完成,失去了保存价值,便可及时销毁;只有那些对今后社会实践活动具有凭证和查考价值的文件材料,才有保存的必要,才能转化为档案。由此可见,档案是文件的“精华”,文件是形成档案的“基础”。
3、价值和作用不同文书是交流情况、记录事情、表达意图、处理事务的一种工具,是现行的、有行政约束力的管理手段。文书对其制发者来讲,具有记忆、表达、联系的作用,而对于其接收者来讲,则具有凭据作用。
根据档案的形成情况和用途,将档案分为: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会计档案、基建档案、人事档案、照片档案、录音录像档案、印章档案等。另外对于一些专业性、业务性较强的业务,也可建立专门档案,如:税务档案、工商档案、诉讼档案、公证档案、海关档案等。
档案:一般,档案是指人们在各项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各种形式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原始记录。原始记录性是它的本质属性。我国古代的档案,在各个朝代有着不同的称谓。商代称为“册”,周代叫作“中”,秦汉称作“典籍”,汉魏以后谓之“文书”、“文案”、“案牍”、“案卷”、“簿书”,清代以后多用“档案”,现统一称作“档案”。
明显的不同是:
1,干部的人事档案,一般由干部人事部门保管。文书档案一般由办公室保管。
2,干部人事档案在借阅方面有明显的限制。文书档案的借阅限制较少,尤其是在层级较低的单位。
3,干部人事档案的保管期限较长,一般确定为长期。文书档案的保管期限较短,一般确定为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