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 话:18937133779
网 址:https://www.zboao.com
邮 箱:zboao@qq.com
档案的特点
档案工作的特点
档案工作的特点是指档案工作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档案工作就其本质来说,是管理档案和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为各项社会活动服务的工作。在一定条件下,档案管理水平的有限性与社会多样的、变化的档案信息需求之间始终是一对矛盾。
正是上述档案工作的基本矛盾决定了档案工作的本质,规定了档案工作与其他工作的区别。同时,这也决定了档案工作必须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以适应社会日益发展的档案信息利用需求。档案工作就其基本特点来说,是一项服务性、文化性、管理性、政治性与科学性的工作。
(一)档案工作的服务性
档案工作对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是,档案工作一不直接生产物质财富,二不直接从事国家管理、科学技术研究、文艺创作等活动,而是通过提供档案为社会实践活动服务来推动生产力发展与社会进步。档案工作实现自身价值的这种特殊途径,决定了它是一项服务性工作。
服务性是档案工作的基本属性之一,是档案工作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因素。具体而言,机关档案工作要为提高机关行政效率服务,企业档案工作要为提高企业管理效率、提升企业竞争力服务,国家档案工作则应在为社会经济、政治、科学、文化等各方面进行基础性服务的同时,为国家文化遗产的积累和信息优势的形成提供服务。不同层次、类型的档案工作如果不能实现上述服务目标,就会失去存在的条件和发展的基础。例如,在我国企业管理工作中,由于档案工作服务水平不高等造成的影响企业档案工作生存与发展的事例并不鲜见。相反,如果档案工作能够对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企业管理效益的创造和企业竞争力的形成发挥独特的服务作用,那么,管理者的档案意识就会得到强化,档案工作所需的人财物投入就会得到保证,企业档案工作就有了生存发展的内在动力。
档案工作与其他服务性工作的主要区别在于它是以提供档案信息为社会实践服务的特殊性服务工作。档案工作者既要树立全心全意为社会服务的思想,又要坚持按照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办事,确保服务获得效益,并做到既搞好服务,又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档案工作的服务性是档案工作的客观属性之一。档案工作作为社会信息服务部门之一,是社会分工的需要和人类文明发达的结果。在信息社会化和社会信息化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档案工作已经并将日益显示出其独特的作用。档案工作者应充分认识档案工作的这一属性,努力创造档案信息服务的新形式,开拓档案信息服务的新领域,实现档案管理的知识服务,从而为加快我国社会信息化进程做出贡献。
(二)档案工作的文化性
档案工作,特别是档案馆工作在人类社会文化中的作用决定了其具有很强的社会文化性。国家档案局制定的《档案馆工作通则》明确规定:档案馆是党和国家的科学文化事业机构,是永久保管档案的基地,是科学研究和各方面工作利用档案史料的中心。颁布的《档案法》规定:中央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各类档案馆是集中管理档案的文化事业机构,负责收集、整理、保管和提供利用各自范围内的档案。它们具体指明了档案馆是科学文化事业的组成部分。具体而言,档案馆工作的文化性表现在:
1.档案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档案馆具有保存历史文化遗产的作用
档案信息资源是重要的生产要素、无形资产和社会财富,档案馆作为社会文化的集聚地,汇集了具有重要文化内容的档案,从一定意义上看,档案馆具有文化传承的作用。没有档案,历史将失去证据而变成传说,文明可能中断,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也将受到影响。正如挪威档案学家米克伦在第十二届国际档案大会的报告《从职业到专业:档案工作者的职业特性》中所指出的:档案的重要性在于它不仅仅是一种信息,而是人类进行各种活动的记录,反映人类所获得的知识和经验,是反映人类文化和文明的基础。没有档案的世界,是一个没有记忆、没有文化、没有法律权利、没有历史的世界。为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在1992年发起了“世界记忆工程”,其目的就是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提高人们对文化遗产的认识。中国世界记忆工程国家委员会也于1996年成立,目前中国已有四种档案被列人世界记忆工程,它们是:纳西东巴古籍文献、传统音乐录音档案、清朝内阁秘本档案和清朝大金榜。2000年我国又正式启动了“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目前已有84件(组)档案被纳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由此可见,档案馆积累和保存档案就是保存了历史文化遗产,是对历史文明的肯定。档案馆在继承和保持社会文化的统一性和完整性的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档案馆具有传播社会文化知识与信息的作用
档案馆是人类文化财富的宝库,必然在社会历史的各个阶段为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服务。档案馆的社会文化服务功能的实现,是衡量档案馆为社会所作贡献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档案馆应根据社会文化建设与发展的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提供服务。
3.档案馆具有社会文化教育的作用
教育是人类所创造的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的重要途径。档案馆所保存的档案是社会文化历程的结晶,是一种凝固的历史,它既是反映和维护民族历史真实面貌的可靠见证,也是认识民族历史的重要渠道,更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素材。因此,档案馆是社会文化教育的一个特殊阵地。
4.档案馆具有发展科学文化的作用
档案馆作为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档案工作的主体,理应为推动社会文化的进步做出贡献,为此,档案馆有必要对档案所记载的科学文化知识进行研究和开发,这是档案馆积累、传播文化功能的扩展和延伸。、
档案的特性
1.社会性(或叫社会实践性)。档案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直接形成的,内容就是对社会活动的内容、过程及结论的原始记录,并不是自然界产物。自然界中也有大量起着原始记录作用的东西,比如说动物化石、树的年轮、山川、河流、海湾等等,但这些都不是档案。
2.历史性(或叫后时性)。档案是过去已经形成的而不是正在形成或尚未形成的东西,这种原始记录就可以把过去带到现在和未来,也就是所谓的“让过去告诉现在”、“让历史告诉未来”,过去———现在———未来,维系着人类社会的时空统一性和整体连续性。
3.确定性。指档案内容信息的清晰、确定性和其载体的固化、恒定性,换句话说,档案所记录的内容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而且这些清晰、确定的信息内容又是以固化的物质载体形式而存在的,二者缺一不可,这是区别档案与临近事物———文物的根本点。没有固化载体形式的原始信息(如人的口语) 不能成为档案,没有清晰、确定的信息内容的固化原始记录(如衣服、器具) 也不能成为档案。
4.原始记录性———档案的本质特性。这是档案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独一无二的本质所在。这一特性从根本上决定着其管理方法的基本取向。也就是说,对档案的管理方法无论怎样简便有效,均不能以伤害档案的本质特性为代价,只能以充分实现其对以往历史事实的原始记录价值为轴心,管理方法必须维护档案的本质特性。所以当今各国之所以都以“来源原则”(或叫全宗原则) 为核心的管理方法来管理档案,原因大都源于此。
5.真实可靠性。档案的原始记录和真实性是其他事物不可替代的,但是它的可靠性,尤其是内容的真实可靠性也不是绝对的。档案的形成者不可能完全无误地记录史实,在档案内容中也有不真实、不准确、不客观的东西存在。这就需要后人在利用档案中,通过各种方法去鉴别。比如政治运动中的一些人为的东西、发文处理过程中的不规范、“文革”档案被人为抽走(缺页) 等等。
6.档案的政治性。档案是社会和某一时代留下的产物,它必然客观地记录国家政权和时代内容,带有不同时代、不同国家、政权、制度的政治色彩。不同的素材被不同的阶级所利用,其形成的观点和结果是截然不同的。当我们利用“文革”时期的档案书写历史的时候,会客观地对待这些档案,对当时出现的情况加以分析总结,形成公正的结论。如果其中一些负面的东西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就会出现相反的结果。所以在开放与利用档案时要有所选择。
档案工作具有管理性、专业性、服务性和保密性。
档案工作:
1、全面提升在职员工的专业素养员工的保密意识是开展档案保密管理工作的首要因素。对于档案的管理者而言,他们的最核心任务是保证档案数据的完整、安全,这是每个管理者的职责,因而在培养意识的时候,应刻意培养员工的职业责任感,帮助员工树立较强的责任心和事业心。
2、档案管理是单位工作中的重点,因而该岗位员工的素质是开展保密工作的基础。培训是提高员工责任意识的重要途径,从培训的内容来看,应具体包括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档案管理具体流程、注意事项等。
从培训频率来看,可以是开展专项培训。培训目的是让员工了解自己工作责任和义务,掌握国家最新的法律法规,提高员工职业感和保密意识。适当提高档案管理岗位的进入门槛,所选拔的管理者应热爱该职业,勤于学习新知识,遵守法律和法规,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
3、明确管理权限,构建网络安全体系管理的职责和权限应该被划分清楚,尤其是安全监管部门的职责与分工直接关系到档案信息资料的安全性以及保密性。做好保密工作,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如此才能提高安全管理的水平,做好保密工作。
历史再现性为其本质属性。档案具有历史再现性、知识性、信息性、政治性、文化性、社会性、教育性、价值性等特点,其中历史再现性为其本质属性,其他特点为其一般属性。因此,可将档案的定义简要地表述为:档案是再现历史真实面貌的原始文献。
档案本质上是人们社会活动的原始记录,原始记录性是档案的最本质的属性。要理解档案工作的特点,需紧紧抓住这个本质,这也是我们从事档案管理工作引以为傲的特点。
档案工作的四大特点:1、档案工作是辅助性和基础性工作。2.档案工作具有连续性和隐蔽性。3.档案发挥作用具有间接性和有限性。4.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寓于服务性之中。
档案的基本特点:职能性、原始性、价值性;
档案工作的基本性质:专业性、服务性、机要性;
档案的主要价值:凭证价值、信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