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 话:18937133779
网 址:https://www.zboao.com
邮 箱:zboao@qq.com
为了对人事档案进行妥善保管,规范人事档案的管理,公司制定了人事档案管理的暂行规定,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关于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第一条、为确保人事档案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准确性,为人事决策提供信息和依据,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员工的人事档案管理。
第三条、员工人事档案由人力资源部负责管理。
第四条、新员工第一次建档后,日后所有有关个人人事资料都随时归档,包括员工在职期间试用、考核、职位调动、工资晋升、培训记录、行政处分、奖励等,以保证档案的完整性、保密性及可查性。
第五条、新员工报到后按《个人资料档案目录》顺序进行建档,目录如下:
1、招聘登记表
2、聘用通知书
3、学历证、职称证、计算机等相关资格证的复印件。
4、身份证复印件
5、照片
6、员工转正申请表
7、聘用合同
8、奖惩材料
9、任免、升降、调薪等材料
10、其它材料
第六条、档案管理应由专人负责并建员工档案薄册,记载档案的接收、 存入、提供、使用和变动情况。
第七条、要做到分类准确、编号规范、排列有序、定期核对。
第八条、所有人事档案都属秘密文件,应妥善保管,不得随意泄密。
第九条、人事档案不允许无关人员查询。部门负责人有权查阅本部门员工的档案。总经理有权查阅任一员工的档案,除总经理外任何人不得查阅员工的工资档案。
第十条、任何人不得借阅自己本人档案。
第十一条、档案管理人员及档案查阅人员应严格保证档案的完整性,不得涂改、拆散、抽出、圈划、污损、带出、丢失。
第十二条、收回档案时,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认真检查核对,否则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法律分析:人事档案管理条例包括:总则,整理工作的基本要求,档案材料的鉴别,档案材料的分类,档案材料的排序与编目,复制与技术加工,装订与验收入库,整理工作的注意事项及附则。
法律依据:《人事档案管理条例》
第四条 整理干部档案,须做到认真鉴别、分类准确、编排有序、目录清楚、装订整齐。通过整理使每卷档案达到完整、真实、条理、精炼、实用的要求。
第五条 整理干部档案,事先要收集好干部档案材料,并备齐卷皮、目录纸、衬纸、切纸刀、打孔机、缝纫机等必需的物品和设备。
第六条 整理干部档案的人员,必须努力学习党的干部工作方针、政策和档案工作的专业知识,熟悉整理干部档案的有关规定,掌握整理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认真负责做好整理工作。
行政人事 档案 管理规范
1 新建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不规范的种种表现
一些新建单位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由于监管不严,在交接、经办、管理和使用过程中存在诸多弊端,不仅影响了人事档案管理的严肃性,也给实际工作带来了许多不应有的麻烦,具体表现为:
1.1 交接手续不严肃。新建单位人员调入频繁、数量较多,如果人事管理部门工作人员档案管理意识及保密意识不强,极易出现他人代交档案,甚至调入人员本人递交档案或者档案未密封转递等现象,违背了人事档案管理的严肃性原则。
1.2 信息核实不认真。有些档案在转递过程中未严格按照档案管理的要求密封,特别对那些由本人递交上来的档案,有的超过了转递期限,有的材料不完整,有的甚至存在人为涂改迹象。如果对调入单位的人事工作人员不严格审查核实,势必影响档案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1.3日常管理不规范。由于是新建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工作经验不足,方法不得当。有的甚至连最起码的保密意识都没有,譬如随意将看过、用过的人事档案放在办公桌上,不经领导批准、审查就将人事档案借给外单位查阅等等,这样极易造成失、泄密事件。
1.4 硬件设施不达标。有些新建单位未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给予足够重视,有的没有设立专门的档案库房,有的没有专职的管理人员,有的甚至连专用档案柜、除湿器、碎纸机等必要的设备都没有,人事档案与其他行政档案归在一起保存,库房钥匙不是由专人保管,而是人人随手可拿,没有丝毫的保密观念。
1.5管理人员政审不严格 人事档案管理人员没有经过严格政审即走上工作岗位,有的政治素质低,有的保密意识差,有的原则性不强,不该外传的机密外传,不该说的话乱说等等,有的甚至利用职务之便篡改、伪造自己的人事档案,弄虚作假,以权谋私。 2 加强新建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的必要措施
人事档案管理是一项严肃的工作,一旦管理不善,发生失泄密事件,就会损害职工的切身利益,挫伤工作的积极性。规范新建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应从源头入手,抓好环节管理,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2.1 做好人员政审工作。这是一项源头性的工作。由于岗位的特殊性,必须选拔政治上过硬、思想上端正、原则性强、保密意识高、工作一丝不苟的同志从事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对那些思想素质低、保密意识差、不坚守工作原则的工作人员要坚决调离。
2.2 搞好人员业务培训。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应为专职,对于一些合署办公的新建单位,也应指定专人负责此项工作。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应进行认真的业务培训,强化保密意识,严肃工作纪律,端正工作态度,能够以娴熟的业务技能、良好的职业规范胜任此项工作。
2.3 配好相应的设施设备。新建单位应进行科学规划,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设立专用的人事档案管理库房,即使条件有限,也要设立专用的保密档案柜。配备除湿器、温湿度表、碎纸机等必要设备。
2.4 把好交接审核关。人事档案的交接,应严格按照档案管理的要求,由调出单位和调入单位的人事部门工作人员当面交接。档案在交接过程中要做到密封传递、专人经办。对人事档案中的相关信息,经办人员要认真核实,严格审查,发现疑点和偏差,要坚持原则,及时整改,确保档案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5 抓好日常管理工作。对于人事档案的管理,任何环节都不能马虎。库房禁止非工作人员出入,档案柜要专柜专用,随时上锁。查阅人事档案,如为外单位发展党员政审等需要,需出具单位证明信;如本单位工作需要,需分管领导批准。除非特殊情况,禁止将人事档案带出库房,应就地查阅。查阅人事档案应需要什么内容,查阅什么内容,不得人为扩大查阅范围,更不能将整本人事档案全部查阅。查阅时,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应在场监督。职工的任免通知书、在职教育证书、入党材料、年度考核表等随机性材料应及时收集,立即归档。在整理人事档案时,不得违反工作纪律,请非人事档案管理人员插手,不能将人事档案带出库房整理。为了避嫌,人事档案负责人的档案应交上级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单位负责人的人事档案应按相关规定送交有关部门管理。对于因工作责任心不强、保密意识差发生失、泄密事件,给单位工作造成损失的,对档案管理人员要严肃处理,对利用职务之便弄虚作假的要加倍处罚。
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看似简单,实则责任重大。特别是新建单位,更应从源头抓起,规范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堵塞漏洞,避免偏差,才能更好地服务于职工,方便于工作。
4月,人力资源部王经理应上海某小额贷款公司的聘请入职,组建人力资源部。入职后,王经理和总经理,公司高管,各部门经理沟通了解目前的人力资源状况,掌握了公司的组织架构,岗位设置,核心骨干员工等相关信息。为了更好的了解部门人员的配备情况,王经理开始了人事 档案 的清理工作。经过对内部清理,王经理发现,公司档案管理问题很多,有的员工没有档案,有的员工档案不全,还有的员工档案信息没有更新。请结合本案例分析,企业如何规范员工人事档案管理?
案例解析
人事档案管理,是指企业在员工招聘、调配、培训、考核、奖惩等工作中的有关职工个人经历、专业技术能力、工作表现以及工作变动等情况的文档性材料。在档案管理中,应严格执行保密 制度 ,保证档案安全。
案例解析:员工档案管理是指对在职员工的入职信息,员工 简历 ,劳动合同,薪酬调整,异动等资料管理的统称。人事档案管理的内容,包括:1、劳动合同。主要是劳动合同,竞业禁止协议,保密协议等。2、履历材料。是指个人经历和基本情况,包括:个人简历表、履历表、员工登记表等。3、培训材料。内部培训、外部培训、专项研讨会等。4、岗位技能和学历材料。包括:评定专业技能的考绩,学历、学位、培训结业成绩。5、异动资料。包括,员工入职,员工离职,员工晋升,薪酬变更等资料。另外,由于员工档案记录员工个人在职信息,应该进行保密管理,主管领导调阅应该授权处理。此外,员工档案信息要注意信息变动后的更新。
法律分析:应当立卷归档的材料由单位的文书或者业务机构收集齐全,并进行整理、立卷,定期交本单位档案机构或者档案工作人员集中管理;任何人都不得据为己有或者拒绝归档。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
第十二条 按照国家档案局关于文件材料归档的规定,应当立卷归档的材料由单位的文书或者业务机构收集齐全,并进行整理、立卷,定期交本单位档案机构或者档案工作人员集中管理;任何人都不得据为己有或者拒绝归档。
第十三条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按照国家档案局关于档案移交的规定,定期向有关的国家档案馆移交档案。
属于中央级和省级、设区的市级国家档案馆接收范围的档案,立档单位应当自档案形成之日起满20年即向有关的国家档案馆移交;属于县级国家档案馆接收范围的档案,立档单位应当自档案形成之日起满10年即向有关的县级国家档案馆移交。
经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检查和同意,专业性较强或者需要保密的档案,可以延长向有关档案馆移交的期限;已撤销单位的档案或者由于保管条件恶劣可能导致不安全或者严重损毁的档案,可以提前向有关档案馆移交。